企业服务导航
法律专业人士协助民营企业防控法律风险的手段

法律专业人士协助民营企业防控法律风险的手段

服务价:¥

好评系数:[field:title /]

立即询价 法律专业人士协助民营企业防控法律风险的手段

长期以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单位行贿罪等高频罪名仍旧是高悬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和公安部陆续召开会议或出台相关文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要围绕以下几点研究部署确保措施:

第一,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

第二,依法准确适用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充分考虑保护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依法审慎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禁止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涉案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民营企业保护,只有借助专业的力量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入手,兼顾刑事辩护、刑事控告、刑事合规三个维度,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刑事辩护

1、程序辩护

程序辩护的重要意义就是要让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刑事程序推进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得以维系。如果能够采取较为轻缓、宽和的措施,就尽量不采用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

1)向办案机关申请变更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

想要变更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首先需要考察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判断行为是否构成轻罪或者适用较低刑档的法定刑;其次需要考察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判断行为人在未被羁押状态下是否会逃避、干扰侦查;最后需要考察案内案外的综合情节,如行为人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宜羁押、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状况、羁押是否会对民营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等,判断羁押是否会带来更加不利的社会影响。

鉴于此,专业的刑事律师可以搜集相关证据材料,进行综合研判,并据此及时向办案机关提交取保候审、不予批准逮捕、羁押必要性审查等申请书,尽可能帮助可以取保候审的企业家重获自由,帮助民营企业继续稳定经营。

2)向办案机关申请,并联系公证机构为被羁押的企业家依法履职办理公证。

在不影响办案机关查办案件的前提下,民营企业遇有重大事项急需被羁押的企业家做出决策或者签字确认时,可以通过律师,积极和办案机关沟通,请求办案机关同意由被羁押的企业家适度履职,对企业经营做出必要处断。

3) 向办案机关申请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

如果民营企业或企业家对强制措施有异议,认为办案机关未准确区分合法财物和涉案财物、企业财物和个人财物,查封、扣押、冻结超过必要限度,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企业家及其所扶养的家属生活困难的,可以借助专业力量积极和办案机关沟通,提交解除申请书,尽可能保障财产安全。

2、实体辩护

实体辩护的重心在于综合考量国家政策、法益保护、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提出涉嫌犯罪的民营企业或企业家无罪、罪轻的辩护意见。由于经济行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罪与非罪的界限并不那么泾渭分明,此时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依法妥善进行辩护,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值得关注:

1)行为是否符合当时的国家政策?刑事律师可以收集研究行为当时的国家政策,并据此说明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符合当时的国家政策,进而提出无罪的辩护意见。

2)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是否受到侵害?

现在通说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四要件说:即主观方面,主体,客观方面,客体四个要件构成。每一个犯罪都要满足法定的四个构成要件才可以定罪。

主观方面是犯罪嫌疑人对犯罪结果的主观认识或追求的心理状态,比如犯罪目的、犯罪动机,主观方面分为故意和过失两大类.。主体则是某一犯罪所要求的犯罪人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条件,比如强奸罪,主体一般只能是男性。客观方面是犯罪实际所表现出来的可以由外界判断的,多指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有时还有犯罪时间和地点等。客体则是犯罪所破坏或侵犯的由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作为其中的客体要件,如果没有受到侵害,则行为整体不能被评价为犯罪。以张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为例,虽然张某以其他单位名义对外签订销售合同,由该单位收取货款、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不符合当时的税收法律规定,但他主观上不具有骗取国家税款的目的,客观上未造成国家税款损失,没有侵害刑法所保护的税收征管法益。最终,张某被宣告无罪。

因此,民营企业因经营不规范而被追究刑事责任时,可以借助专业力量,搜集证据证明自己不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行为不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客观上也未造成危害后果等,进而综合判定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未受到侵害或者受到较小侵害,并据此提出无罪或罪轻的辩护意见。

3)企业内部的职能划分和行为人的地位作用

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原则,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企业家作为民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者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董监高成员,在民营企业涉嫌单位犯罪时,存在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企业家可以借助专业力量,收集民营企业内部有关职能划分的规章制度、会议纪要、任职通知等证据材料,并据此提出无罪或罪轻的辩护意见,阐明企业家不是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不是主要负责的主管人员,不因民营企业涉嫌单位犯罪而必定承担刑事责任或者主要刑事责任。

4)案件的本质是否属于经济纠纷?

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遇有经济纠纷是常态,但是应当警惕对方试图将经济纠纷上升为刑事案件,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推动刑事程序的不恰当开启。面对此种情形,刑事律师可以将辩护重心放在收集、保全合同、资金往来凭证、财务账册、告知函、登报声明等证据材料上,还原经济纠纷原貌,并据此同办案机关及时沟通,提出无罪辩护意见,尽早终结刑事程序。

二、刑事控告

民营企业同样可能受到其他市场主体的侵害,成为受害者,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专利、商业秘密、商标等极易被他人非法使用,除此之外,民营企业还容易成为合同诈骗罪的被害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鉴于此,民营企业有必要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由专业力量协助完成前期调查工作,收集、保全相关证据材料,并提出刑事控告,及时与办案机关就案件办理情况进行沟通,通过合理寻求国家公力救济,尽可能挽回经济损失。

三、刑事合规

上医治未病,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只有转变思路,重视生产经营中的刑事风险防控,善于借助专业力量,才能提前预知风险、消除风险,才能将保护自己的防御线从法庭前移至市场,才能更加有效的帮助企业提高利润、降低成本、保障安全。

在刑事合规领域,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力量,对企业和员工进行全方位或者针对特定事项的体检,规避潜在的刑事风险或者削弱刑事风险造成的破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体系合规审查

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民营企业可以借助专业力量对企业和员工进行常态化的日常性法律体检。具体而言,合规审查的重点包括:第一,在企业内部建章立制,从源头阻断刑事风险;第二,审查排除重大决策交易行为中的刑事风险;第三,建立企业合规文化,根据需求安排合规培训。

2、专项合规审查

在刑事风险即将或者已经产生时,民营企业更加需要借助专业力量,为企业诊断刑事风险,出具防范刑事风险加剧的法律意见,提出后续经营的完善建议,讲解涉嫌罪名的构成要件、诉讼流程、证据规则等。